(一)背景
算力、存儲、帶寬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提供了全新的生產力工具,數據上升為關錠的生產要素,共同標記了全新的生產力關系,數字技術與各產業的融合愈發加深,我國高度重視數字化建設,積極推動數據資源與產業創新融合,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“"數字中國”戰略正指引各行業數字化新發展,世界主要國家紛紛開展數字化轉型實踐,越來越多的數字化場景逐步落地,數字化生存已成為時代主題,為社會帶來深刻變革,化石能源桔竭,雙碳成為國家戰略、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步伐加速,終端電力能源消費占比穩步提高,能源服務多樣化、個性化需求不斷上漲,新的能源商業模式和能源服務內容不斷涌現,為電力行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帶來需求。
在數字化技術突破、數字中國戰略引領、社會數字化轉型、能源格局變化的大背景影響下,電網開展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,相對于國外電力企業數字化具有局部性、片段性特點,我國電網具有市場主體相對單一、輸配一體化程度較高的發展優勢,具備引領和發展數字電網的獨特優勢。因此,數字電網在中國的提出是順勢而為、應運而生。
(二)意義
1、提升電網發展水平,推動能源發展新格局
數字電網建設將有效提升電網全環節和生產、運營全過程的數字化水平,為降低電網系統運行風險,解決影響電網長治久安的關鍵問題提供新途徑。當前,新一代數字技術在算力、算法、數據處理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,促進電網的感知、數據存儲和計算分析能力的提升,在支撐規模化新能源接入、交直流混聯系統仿真等關鍵技術領域發揮關鍵作用,同時,新一代數字技術在綜合智慧能源、四網融合、大規模儲能等關鍵領域中的應用,將拓展電動汽車、微電網、虛擬電廠、綜合能源服務等商業模式,有效延伸電網產業鏈,提升電網發展水平。
2.促進電網企業數字化運營,實現高質量發展
數字電網建設將有力推動企業數字化運營,促進企業管理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變革,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率,優化資源配置,支撐電網企業與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協作創新,持續提升企業價值整合能力、資源配置能力、改革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,實現電網企業高質量發展。如應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技術可對企業管理流程進行數字化推演,促進企業運作效率提升;計量自動化系統可釋放大量人力資源;流程機器人可替代大量生產管理流程等。
3.促進全社會能源優化配置,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
電網企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柱,按照黨的十九大“建設美麗中國、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”的要求,通過構建面向政府、設備制造商、能源生產商、配售電商、能源增值服務商、能源終端用戶等產業鏈參與方的數字平臺,整合能源流、信息流、價值流,向上游整合新能源、分布式能源,向下游整合智慧用能、需求側管理,橫向實現多網融合多能互補,開展面向能源生產、流通、消費等環節的新業務應用與增值服務,構建需求導向精確、多能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,推動能源生態系統利益相關方開放合作、互利共生、協作創新,重塑能源產業格局,推動全社會能源的優化配置,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。
4.提升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礎支撐能力
數字電網建設將充分利用電網輸配電基礎設施的地理分布優勢,加大5G基站、物聯網、分布式北斗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,并充分利用電網企業在算力、算法和效據資源上的優勢,探索與政府、上下游企業共同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,支撐國家工業體系現代化建設,枸筑具備特大規模數字化服務能力的新型能源網絡,服務經濟社會發展,惠及民生,提升對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礎支撐能力。
本文節選自《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(2021)》